后台管理 | 校园网主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劳模进校园 | 我校举办“拥抱智能时代,争做创新青年” 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2024-09-23    作者:张银爽   点击率:

  为全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大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引导学生积极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与机遇,9月18日,我校邀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上·海市劳动模范王国中教授为文翔路校区师生做“拥抱智能时代,争做创新青年”专题讲座。

  王国中教授围绕“智能时代与数字经济?”“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创新永远在路上”、“面向未来如何准备 ?”四个问题紧密展开讲座,他采用互动答题交流等方式开场,引导学生们就智能时代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王国中教授介绍了智能时代的核心特征,强调智能时代不仅带来了技术上的飞跃,更深刻影响了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及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他详细阐述了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指出数据资源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全要素数字化转型正推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针对智能时代对人才能力的新需求,王国中教授指出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等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他分享了个人在科研道路上的丰富经历,如参与“维纳斯计划”、研发卫星机顶盒、推动AVS标准国际化等案例,生动诠释了科技创新的力量和实践能力的不凡价值。

  针对大学生如何面向未来准备,王国中教授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面向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个人兴趣做科研和教育工作;二是坚持感兴趣的事业,加入有组织的科研团队;三是弘扬劳模精神,包括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四是注重品质培养和能力提升,包括求知欲、想象力、自信心、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独立思考、沟通合作和实践能力等;五是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习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六是培养跨学科知识结构,整合科技与人文,强化数据分析能力,鼓励创新思维。最后,王国中教授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大家能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坚持感兴趣的事业,勇于担当,不断弘扬劳模精神,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国中教授通过劳模的亲身经历与互动教学设计,使同学们深入了理解智能时代的内涵,明确了数字经济下的人才需求,激励同学们要积极面对未来,勇于创新,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王国中教授是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劳动模范,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长期从事视音频编解码、智能制造、5G+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不仅是“AVS二十周年二十人”荣誉获得者,还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二十余项,荣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在新学期伊始,我校组织开展了“赓续劳模精神 强国复兴有我——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新学期“开学第一课”。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推动劳模工匠精神成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让劳模工匠精神进一步激励青年学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摄影:党委学工部

分享到:
相关信息